36 Results
主题
Instructional Demo / Virtual 2020
中興工程BIM協同作業平台之設計與應用
分享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在面對複雜的工程專案,如何透過標準作業流程與客製化平台讓大量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有效的合作。 有鑑於工程計畫的分工細密度與規模日益龐大且資訊傳遞的路徑繁多,工程管理的複雜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參與的成員越多,整合之後產出的成果或多或少會有些不一致甚至衝突的地方。應用建築資訊模型可以有效的幫助工程師發現問題、描述問題,透過BIM視覺化功能,可以直覺的將情境呈現出來給相關專業人員確認及討論。但解決複雜的問題需要有經驗的專家來提供建議,在沒有BIM的輔助下,會議討論時通常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解釋問題,與會人員才有辦法了解問題並提供建議。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本於工程計畫之設計、監造及專管服務需求,依計畫執行經驗,投入大量研發人力及導入數個計畫案例,綜整研發經驗後發展出以議題為核心、BIM技術為輔助來串聯複雜的工程資訊的資訊關聯模式,設計並依計畫需求建置BIM議題追蹤模組,輔助計畫執行時有效溝通並持續追蹤控管議題的狀況來協助提升整體工程效益。 中興公司依照其作業需求建置計畫管理資訊系統(PMIS),本課程基於ISO-19650通用資料環境(Common Data Environment)的精神,以工程顧問服務之設計及監造需求為考量,將實務上執行與管控BIM工作流程標準化,採用Forge及開源技術建置平台,從資訊系統的角度協助各專業人員進行跨專業、跨計畫的資訊整合,主要除了輔助各種資源的保存與共享外,更能符合ISO品質系統對成果與流程之嚴格控管要求,讓工作成果得以有效的管理與使用。最後建置了七個主要模組,並整合至PMIS系統之下。
行业讲座 / Virtual 2021
从业主视角看工厂建设中的BIM管理
该案例属于汽车工厂类项目,内含总装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外场及其他附属设施等。BIM管理涵盖前期的标准、设计、算量、招投标、施工、平台及运维的探究等。 标准的建立是BIM实施的基础,为了保证各家设计院参与时使用统一的标准,业主在前期与BIM顾问设立了BIM标准,标准包括文件命名标准、族命名标准、构件命名标准、LOD标准、FM LOD 标准等,方便模型管理,统一模型深度。在设计阶段,本项目案例采用正向设计,BIM在设计阶段发挥了保证设计质量的应用,与设计院每个星期进行模型交互,每个星期都将进行项目例会,在例会上,BIM顾问针对此星期的模型问题与设计院进行讨论,并根据更新的模型核查关闭之前的问题,保证每个星期模型进行更新,从而保证模型的质量。在算量阶段,BIM顾问根据算量清单进行模型算量,清单的变化更新算量数据,在与招标公司进行算量比对时,进一步发现模型与招标公司的算量差异,更加快速准确的得到工程量。在招投标阶段,BIM顾问辅助业主梳理施工阶段的BIM应用,并发布BIM要求。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利用设计阶段BIM模型进行深化,避免施工单位的二次建模,保证施工单位一模到底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模拟,保证施工进度。在施工单位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对模型的设备进行替换,保证施工现场与模型设备一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要求施工单位先出模型再进行施工,将复杂节点进行会议讨论,保证模型与现场的一致性。在平台应用方面,业主自行开发一套BIM管理平台,平台中可进行施工过程的监管,如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深化设计、信息问询单、材料报审、ITP检查、物资出门、CAH等一系列施工交付流程的开发。确保施工过程有记录可查,施工管理进行在线管理,施工过程有理可据。在移交阶段,业主自行开发CAH流程,从项目预验收到联合验收,到文档交付都在线实时查看,避免多部门交接扯皮,保证交付的质量和时间。平台支持模型在线查看,在施工现场比对模型,在开会查看模型,在交付核查问题时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关于运维的探究,在施工阶段将模型信息填充完整,在运维平台中进行设置,希望实现传感器与模型的联动,进一步实现BIM在运维的使用。
行业讲座 / Virtual 2021
站城一体、未来与科技的湾区之舞
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是大湾区城市群联系纽带的重要节点,将打造成为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高水平的城市新客厅。 枢纽由地铁 3 号线、14 号线、16 号线,深大城际铁路等4条线路汇聚形成。建筑面积约16.7万平米,总投资约50亿。 针对枢纽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非结构化数据,产生的信息冗余、数据衰减、专业信息冲突等问题,提出PDMO数据协同设计方法。 PLAN:方案设计; DATA:数据协同;MODLE:模型孪生;OUTPUT:成果输出; 基于Revit自主研发的数据及监控盘三维协同设计系统,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三维协同设计,高效完成设计、沟通、协同工作。实现在25分钟内,完成枢纽主体框架的模型孪生。在15分钟内,完成出入口正向设计。实现1分钟内自动完成完整的盾构区间模型创建。 评估系统 数字化评估系统,系统基于数据库技术,将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运维信息和标准规范作为数据基础,构建数字化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大运枢纽工程,提取BIM模型信息,在满足数字化交付率的前提下,将其与标准数据进行比对,评价项目的合规性及合理性,形成完整的设计与评估参数、操作、软件生态体系,进一步确保了数字化设计的质量与效率。 正向设计出图 大运枢纽造型新颖独特,结构形式复杂,为设计者带来挑战,在深度结合国内现行出图标准前提下,基于正向设计的原则开发自动出图工具,包括一键出图、快速标注、构件精准定位等功能。创新性的将三维和二维表达相结合生成图纸,直观呈现设计方案,形成企业三维图册标准。BIM正向设计出图效率提高了91.3%。 绿色建筑 在设计阶段深度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利用BIM技术对指标项进行模拟,实现项目的前评价,应用于方案优化。包括:客流模拟,实现枢纽公共空间优化;疏散模拟,实现枢纽逃生空间优化;采光模拟,实现枢纽空间采光通透性优化;烟气模拟,实现枢纽防灾减灾优化。实现建筑空间有效率提高30%以上,绿色建筑核心指标吻合度提高35%以上。 施工模拟 基于revit平台开发智慧建造模块,为工程筹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保证施工进度。 真实还原了多个连接节点处异形节点,有效指导了现场的施工作业。 开发地下管线模块化生成软件,为方案实施提供重要指导。 数字化管理平台 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枢纽与周边的三维实景模型进行集成和信息关联,实现对模型精准化、一体化展示,进一步将智慧城市理念精准落地。
行业讲座 / Virtual 2020
Forge在EPC案中的工程应用
1. BIM在EPC工程案的效用:简介EPC工程案之特点、EPC项目管理重点,探讨BIM如何发挥最大EPC案工程效用。EPC工程案的总承包模式下, BIM的技术应用能增强EPC项目团队协同管理,使得BIM建筑信息于工程生命周期应用越显重要。藉由BIM信息化技术将EPC各阶段的环节、结合各工程专业、透通贯穿各参与方的信息,进而可整合和推展建筑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实现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让迈向智能建造为可能。 2. 工程设计冲突议题收敛:Forge在工程设计时间,担任协同平台角色,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之设计冲突议题收敛,同时对各设计模型版本做历程管理。另辅以Dynamo自动化隧道设计,整合Civil 3D的路线设计,自动于Revit产生隧道设计。且于2D施工图,自动标示尺寸。 3. 施工监测警讯实时通知:工程施工阶段,对工地开挖实施水压、土压、变形等监测,将实时监测数据透过MQTT、REST等传输协议回传监控中心,以Forge 展示3D模型监测点位及监测数据及图形同步显示,并针对警讯点实时通知工地应对处理,特别是针对实时暴雨,可避免工程灾害。 4. 施工质量保证:透过BIM设计3D模型,将门、窗等材质、尺寸属性纳入生产要求,门窗由工厂生产时,即纳入QRCode管控,可与BIM 3D模型一对一对应。待于工地现场安装时, 工人可用手机扫描门窗上的QRCode,手机将显示门窗应安装位置的对应3D模型及2D图。此为模拟自动施工基础概念,可为后续真正自动施工演进之参考。
1 - 20 of 36 results